【報道】六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 制造業優質企業這樣培育

8月2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截至目前,我國“小巨人”企業數量已達4762家。作為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業在推動中小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由強變優中起着關鍵的承上啟下作用。

 

  前不久,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确方向舉措。“十四五”期間,要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更好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鍊現代化,助力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采訪了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及相關專家。

 

 

 

優質企業快速成長,但總體規模較小

 

  “企業不分大小,隻要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在制造業基礎和産業鍊中發揮獨特作用,都是制造業優質企業。”工信部産業政策與法規司有關負責人說。

 

  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優質企業快速成長、脫穎而出。從全球看,2020年我國有133家企業進入《财富》世界500強榜單,居于全球首位。從國内看,2020年我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入圍門檻提高到100億元,較2012年的64億元增長了56%。

 

  中國信通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鞏天嘯認為,制造業優質企業普遍聚焦實業主業,在綜合實力和産業鍊帶動方面表現突出,主要呈現出4個特征:一是創新能力突出,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達到5%,是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5倍。二是質量效益優勢突出。單項冠軍企業近三年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24.7%、銷售利潤率11.1%,遠高于制造業平均水平。三是國際化程度較高。單項冠軍企業主營産品出口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近30%。四是産業鍊協同提升作用明顯。

 

  近年來,我國優質企業量質齊升,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但與建設制造強國、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從數量上看,優質企業總體還比較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馬源說,2016年至今,我國先後培育5批單項冠軍企業和3批4762家“小巨人”企業,領航企業培育剛剛起步,較難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從質量上看,優質企業水平仍不夠高。以創新能力來看,馬源說,2019年全球創新2500強企業中,我國企業平均研發強度為3.29%。“我國大企業、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分别為7—8年、2.5年。”鞏天嘯表示。

 

  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關兵說,《意見》的出台,将為塑造一批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優質企業厚植培育土壤,助力其在全球産業鍊供應鍊中站穩腳跟,重塑競争優勢。鞏天嘯認為,《意見》有利于企業進一步明确發展方向,在細分領域朝着“專精特新”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從長遠看有利于保障我國産業鍊供應鍊安全穩定。

 

 

 

首次提出構建梯度培育格局

 

  《意見》首次提出構建梯度培育格局,促進各類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帶動提升,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發展形成萬家“小巨人”企業、千家單項冠軍企業和一批産業鍊領航企業。

 

  馬源表示,處在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遇到的發展瓶頸和困難不同,開展梯隊培育有利于分級分類、精準施策、讓政策供給更加有的放矢。

 

  “産業競争不僅是龍頭企業的競争,也是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競争;也不簡單是産品的競争,而是背後産業鍊供應鍊的競争,是處在産業鍊供應鍊不同環節的企業實力的競争。”在關兵看來,上下遊企業各自聚焦主業,提供不同的部件或配件,彼此協同分工、緊密配合,才能保證不出現斷鍊。梯度培育有助于更好梳理供應鍊,增強産業鍊供應鍊的自主可控能力。

 

  “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格局,有助于充分發揮大企業在技術、标準、市場等方面的生态主導力,帶動提升中小企業在各自産品領域形成獨特優勢和産業地位,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相互補位、共同做強的新格局。”馬源認為,在梯度培育中,需要把握幾個關鍵點——

 

  注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在以市場化為導向來推動企業技術、産品創新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企業創新所需關鍵要素資源的支持,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更多空間。

 

  着眼于産業鍊精準施策。每個企業的痛點和瓶頸各不相同,要分門别類、系統梳理出突出問題,政企聯手突破攻克。同時,處在産業鍊不同環節的優質企業有各自的優勢和短闆。要立足鍛長闆,鞏固優勢領域,也要抓緊補短闆,強鍊補鍊,提升産業鍊自主可控能力。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産業鍊

 

 

  “依托優質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領航企業整合産業鍊資源,聯合中小企業建設先進制造業集群”“鼓勵優質企業在全球布局研發設計中心,有效對接和利用全球資源”……專家認為,《意見》舉措系統全面、針對性強,較好呼應了當前制造業企業的發展訴求,有助于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如何将切實舉措轉化為企業真切感受?專家建議,在實踐中應注意把握3個方面更好推動政策落地——

 

  找準政府定位。“各地相關部門應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成長規律,在厚植土壤、優化環境、做好服務等方面下功夫。”鞏天嘯認為,相關部門應避免直接幹預特定行業或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和資源要素配置,防止出現拔苗助長等情況。

 

  聚焦重點産業鍊。“我國制造業企業數量衆多,納入培育梯隊的優質企業數量是有限的。”馬源建議,應優先聚焦重點行業,特别是探索在關系國家戰略和國計民生、産業鍊較長、示範作用顯著的領域開展領航企業創建和培育,在優質企業培育試點工作基礎上,充分發揮示範作用,組織培訓和經驗交流,激發争優創先的發展氛圍。

 

  堅持問題導向。在國際環境日趨複雜、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快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的背景下,優質企業培育和發展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加強對企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的跟蹤監測,創新政策工具和服務手段,針對制約企業發展的突出瓶頸問題精準施策,提供高效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韓鑫

 

返回列表
< 上一篇: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第三黨支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會前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發言選登“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發言選登 下一篇:“十五五”不能新增煤電【紫金論電·大咖說集錦】